公告

字母
语音
词组与句子构成
世界语300句
常用词组
缩略语表
网上收听世界语广播
世界语广播电台时刻频率表
世界语广播电台的地址和网站
世界语在丹东,绿旗下的执着人
时间:2014/1/3 14:37:22,点击:0

      新年首日,丹东日报周刊专栏记者采访了丹东市世界语协会副会长兼常务副秘书长李岩秋。

丹东市第十四中开设的“第二课堂”世界语社团

丹东市世界语协会副会长兼常务副秘书长李岩秋

青年爱好者

        2014年1月1日中午,结束了丹东世界语协会组织的新年登山活动后,50岁的李岩秋匆匆回到家,打开录音机,收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世界语广播,边听边默读。直至广播结束,她才开始做起家务。
       李岩秋在丹东市第十四中学工作,是丹东市世界语协会副会长兼常务副秘书长,也是国际世界语教师协会的会员,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理事。说起学习世界语的经历,要从30多年前讲起。
       1986年,第71届世界语国际大会在北京召开。彼时,电视尚未全面普及,人们大多听广播,而电台中铺天盖地的世界语宣传,各种世界语讲座层出不穷,让正在上大学的李岩秋对此十分感兴趣。出于热爱,她到新华书店买来了许多关于世界语的书籍,其中,上海外国语学院老师魏原枢编著的《世界语教程》讲解细致,非常实用,但自学外语光看书是不行的。当时,书店里关于世界语的书籍很多,但音频文件却难觅踪影。“外语涉及到发音,不能学哑巴外语。”李岩秋想。抱着诚恳求学的态度,她给魏原枢教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对方的帮助。很快,对方给她寄来了一盒磁带和一张世界语发音舌位图。李岩秋每天听着磁带、对照舌位图练习发音,不断地听、学。与此同时,李岩秋还坚持每天收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世界语广播,有时候时间对不上,就拜托朋友帮忙录下来,在上下班坐车的时候听。从刚开始只能听懂一两个单词,到后来能听清大概内容,到最后,“感觉单词很清晰,播音员的语速也没有之前快了。”她还喜欢听世界语的歌曲,因为世界语的语音、语调都很优美。
      1987年,李岩秋大学毕业后,回到丹东参加工作。当时,辽宁世界语协会与辽宁电视台、辽宁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举办了世界语初级电视广播讲座,并在讲座结束后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世界语等级考试。通过报名、备考,李岩秋认识了丹东世界语协会的许多会员。不久,她便入会了。因为对于世界语的共同的热爱,每周六晚上,丹东世界语协会的会员们都会到市少儿图书馆世界语角交流。“大家都是指定一课先自学,有问题再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大家的世界语水平提高得很快,李岩秋说,“我感觉,是这种语言的魅力吸引了大家,让大家在业余时间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发展历程

       在世界语爱好者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语言的最高境界是世界语。”世界语的创始人是波兰人柴门霍夫。他之所以创造世界语,是因为,当时波兰与邻国之间战火不断。在他看来,这些战争都是由于语言不通引起的。人们不愿意学习他国的语言,矛盾没有得到合理解释,民族之间的隔阂不断加深。
     “他想让人民在母语之外再学习另外一种语言,这种语言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它应该属于全世界。”李岩秋说。柴门霍夫的精神世界和人格魅力深深感动了许多像李岩秋一样的世界语爱好者。
       在许多人看来,世界语很陌生,其实它进入中国时间很早。二十世纪初,世界语作为世界辅助语言,就由俄罗斯商人、日本和西欧的中国留学生传入了中国,并得到蔡元培、鲁迅、胡愈之、巴金、陈独秀等人的赞同和支持,并在其后为进步文化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做出了贡献。1939年12月15日毛泽东主席在延安为世界语题词:“我还是这一句话:如果以世界语为形式,而载之以真正国际主义之道,真正革命之道,那么世界语是可以学的,是应该学的”。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丹东,有着诸如新华学校等一批专门培养世界语者的学校,市一、四中的许多退休老教师都曾学习或精通世界语。
       1985年6月9日,丹东和辽宁省世界语协会同时成立。当时,因为全国范围内的世界语热,加上广播、电视的大范围宣传,在丹东掀起了一阵学习世界语的高潮。同为市世界语协会副会长的张伟介绍,当时,他受市图书馆所托,在市文化宫礼堂内教授世界语,“每期学生大约有300多人,一开就是3期。足以见得人们对于世界语的热情!”张伟说。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语热达到高潮,全国曾达到40万人学习世界语,丹东就有近3千多人学习。但在当前,学习人数越来越少。中国世界语者多为30年前高潮时期留下的坚守者,他们大多如今已是知天命甚至古稀之年。在协会中,50岁的李岩秋算是“年轻人”。
面临会员老龄化的问题”,培养年轻世界语人就是重中之重。

着力推广

       重振世界语,丹东的世界语爱好者正努力着。2013年8月,丹东世界语协会委派7名代表参加了在长春举办的第7届东北地区“三省一区”世界语大会。作为省内较为活跃的一支队伍,丹东世界语协会排练了合唱和舞蹈两个节目在晚会上演出。省世界语协会秘书长焦夕洋还特地参加到丹东世界语协会选送的节目中。而丹东世界语协会代表的表演,也赢得了全国各地世界语爱好者的好评。
       2013年10月,李岩秋和丹东世界语协会的其他4名会员参加了在韩国举行的第45届世界语大会,讨论如何终身学习世界语。来自日本、匈牙利等国的世界语爱好者,与中、韩两国的世界语爱好者共同交流。
       2013年12月21日,第32届亚洲青年世界语年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日本、韩国、越南、尼泊尔、蒙古、意大利、英国和中国的60多名世界语爱好者前来参会。丹东世界语协会副会长张伟也到会。会议期间,各国青年围绕“新媒体技术在亚洲青年世界语者间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研讨。研讨会结束后,与会者达成共识:建立共同的网络社区,为各国世界语青年提供自由学习、应用和锻炼世界语的平台。
       现在,丹东世界语协会注册会员150多人。协会每年年末都会开展年会,总结当年的活动情况,讨论来年的活动计划,分享珍贵的回忆。丹东市世界语协会多次获得丹东社科类优秀协会称号,2012年获得全国世界语组织先进世界语协会称号。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8月,丹东承办了第六届东北地区“三省一区”世界语大会。辽东学院为本次大会给予大力支持,为世界语在丹东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现在,李岩秋利用网络语音软件,在网络上的世界语课堂担任助教,每周二、五晚上7:30至9:30间,为喜爱世界语的朋友纠正发音、讲解语法。能为世界语发展做出贡献,她感到很开心。
       2011年6月,在李岩秋的努力下,丹东市第十四中开设的“第二课堂”成立了世界语社团,吸引更多学生关注世界语、学习世界语。“通过世界语的学习,为孩子们打开了另一扇窗,让学生透过这扇窗放眼世界。”李岩秋说,“他们视野开阔了,心胸宽广了,就会为理想而奋斗,创造出自己精彩的人生,为人类的进步,世界的发展与和平尽自己的一份力。”

      就了解,丹东世界语协会打算同市少儿图书馆合作,在周末和假期举办世界语公益讲座,以更多、更新颖的活动吸引学生学习世界语。(天剑飘雪)

资料

世界语是波兰籍犹太人柴门霍夫博士(L.L.Zamenhof)1887年印欧语系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国际辅助语,旨在消除国际交往的语言障碍,被誉为“国际普通话”,至今已126年

世界语已传播到120多个国家,约有10多万人掌握和使用这种语言。[1]它被应用于政治经济文教科技出版交通邮电广播旅游互联网等各个领域。在很多国家有很多热心的世界语者积极宣传、推广并使用世界语,国际上也建立了各种专业性组织。通过华盛顿大学的Sidney S. Culbert博士的研究,有1,600,000人使用世界语的人达到了相当的水平。这个数字只限于那些“专业精通”的世界语者人群中(拥有实际的除了问候和简单的词组以外的会话能力)。这个研究并不是针对世界语的,而是对世界上大多数的语言所进行的研究。这个数字也被Almanac World Book of Facts和Ethnologue所引用。假设这个数字是正确的,这就意味着世界人口中的大约0.03%人使用着这种语言,迄今仍远没有达到Zamenhof的使它成为世界通用语的目标。人类学家也宣称世界上有大约200-2000的世界语第一语者。

原文发表在丹东日报周末专刊

编辑:新颖


              


技术支持:奥晖网络传媒公司 版权:奥晖旅游网  
辽ICP备:18019588号-1   网站声明      合作联盟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