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世界语:133岁的“人类语言大家庭”新成员
时间:2020/7/26 17:42:41,点击:0

有没有哪一天是全球各个角落都有人在庆祝的?7月26日,便是一个这样的日子。

133年前的今天,波兰眼科医生柴门霍夫将自己多年潜心创造的语言——世界语以图书的形式公之于世,于是每年的7月26日都多了一重纪念:世界语创立日。截至目前,这一语言已有使用者约1千万人,遍布全球120多个国家,成为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人造语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旗舰杂志《信使》目前以9种语言出版,世界语便是其中之一。

为何联合国会“青睐”世界语?当年,柴门霍夫想要创立的是一门国际普通话,但并不打算用这门语言取代任何民族语。他只期待为不同语言人群的交流提供便利,期待这门语言能够帮助人们跨越语言、肤色、种族、地域等界限,用同一的身份——世界公民来平等、友好地相处。应该说,这一理念与联合国的倡导的精神十分契合。

事实上,世界语不仅是国际事务的积极参与者,还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文化事业和日常生活中。比如,在日本动画电影《哆啦A梦·大雄与奇迹之岛》中,贝尔加蒙德岛上的原住民克洛克族人的对白用的就是世界语。这个岛的名字本身也是一个世界语词汇,意为“非常美丽的世界”。此外,美国电影《刀锋战士3》中城市里各种招牌和《超人与蝙蝠侠:启示录》中氪星人的语言都是由世界语混合而成的。我们耳熟能详的很多国际大牌诸如百事可乐饮料品牌Mirinda(令人惊奇的)、时尚服装品牌Baleno(鲸鱼)、瑞士手表品牌Movado(运动)、瑞典自行车品牌Urbanista(城里人的)、英国红茶品牌Mangajo(男子的快乐)等,这些名称用的都是世界语词汇。

更令人惊喜的是,世界语元素还被送了外太空。已飞出太阳系的“旅行者一号”和“旅行者二号”携带的“金唱片”里,包含了一句世界语问候:“Ni strebas vivi en paco kun la popoloj de la tuta mondo, de la tuta kosmo”。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努力与整个世界和整个宇宙的人们和平共处。

如今,在中国也有很多地方可供世界语者们“打卡”。北京朝阳公园有一片郁郁葱葱的“世界语”林,山东枣庄学院已建起亚洲最大的世界语博物馆。而负责《信使》杂志世界语版出版工作的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还成立了自己的“世界语俱乐部”,定期举办各类交流和学习活动。

据这一俱乐部会员们介绍,世界语者相对民族语者来说人数尚不算多,但却有很多热血“铁粉”。这方面有趣的故事着实不少:诺贝尔奖得主经济学家赖因哈德·泽尔腾因热衷世界语,将其一部分研究成果用世界语出版;芬兰天文学家、世界语者尔约·维萨拉将自己发现的第1462号和第1421号小行星,分别命名为“柴门霍夫”和“世界语”;酷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冰岛驻华使馆前副馆长、公使衔参赞拉格纳尔·鲍德松,这些年一直致力于用世界语推广“上善若水”、“和而不同”等理念。

“铁粉”们还为自己构建了一个特别的文化社区。社区居民们散布在120多个国家,每个国家有国家协会,全球层面则有国际世界语协会。平时大家都线上联络,每年会在不同的成员国举办一两次线下的全球见面活动,即国际世界语大会和国际青年世界语大会。大会期间有相识晚会、学术讲座、晚间音乐会、会后游、世界各地美食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是结交全球朋友、促进文明对话的好机会。

为更好在中国传播和应用世界语,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今年专门发起了一个“世界语走进公众”的活动。例如,世界语者的专属社交软件Amikumu可以帮你寻找身边的世界语者;不少世界语者通过一本叫“护照服务”的通讯集,可以找到承诺在家中免费接待“同好们”的中国世界语者。

133岁的世界语虽然还是个“人类语言大家庭”中的新成员,但是爱好者们源源不断的创造力让这门语言充满朝气。边学习一门全新的语言,边亲手建造属于自己独特的全球社区,这样的感觉很不错吧?(经济日报记者 田原)

 

 

来自: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编辑:新颖

 

 

打印】【关闭
              


技术支持:奥晖网络传媒公司 版权:奥晖旅游网  
辽ICP备:18019588号-1   网站声明      合作联盟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