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用世界语讲“中国故事”
时间:2014/2/17 13:04:27,点击:0

  

  世界语爱好者熊周璇在讲故事   记者刘斌 摄

  

    世界语爱好者作客市民大讲堂,戚键(右一)在与听众交流      记者刘斌 摄

     昨日,由长江日报和武汉市民之家联合主办的“市民大讲堂”上,一群世界语爱好者登台,与上百位听众一起分享他们在世界语里讲述“中国故事”的经历。

    1887年,波兰眼科医生柴门霍夫创造了世界语。世界语从诞生之初,就被赋予了发明者的愿望——实现人类平等、无障碍的交流,促进世界和平。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掀起了世界语学习的热潮,数十万人投身其中。如今,虽然热潮渐退,但一群坚守者仍然通过这样一个国际语言平台了解世界,也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

    通过世界语进入国际圈

    55岁的彭争鸣是一位媒体人,最早接触世界语是1986年。当时北京第一次举行国际世界语大会,作为媒体记者他参加采访。“写了什么记不清了,世界语却作为终身爱好保留了下来”。

    就在那时,学习世界语成了一种风潮。彭争鸣说,改革开放之初,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渴求非常强烈,世界语作为新鲜事物又是国际语言,再加上比较容易学习,得到了人们的接纳和认可。

    71岁的刘汉林是当时新华世界语函授学校的办公室主任。他回忆,第一期招生,就有20多万人报名,因为教材等原因,最后只选择了6万人。

    戚键也是在那时开始接触和学习世界语的。他是从电线杆的小广告上看到招生信息。每月只有20多元工资的他,拿出5元报了名。想起当时学习的情况,他记忆犹新:开学典礼时,楼上楼下坐满了人。

    有人曾依据世界语培训报名情况、教材购买人数等作出估计,中国“至少有40万人学过世界语”。

    “那时的年轻人,迫切希望听到世界的声音,也期待把中国的声音传到世界。”戚键说。

    如今,湖北省世界语协会注册的会员大概有200多人,参加国际交流活动越来越多。彭争鸣说。

    世界语城挂出五星红旗

    全世界的世界语者是一个朋友圈。

    彭争鸣掏出一个小本子,上面收录了全球各地世界语协会及世界语联系人的联系方式。

    “每当我到一个地方,我会提前联系当地的世界语者。他们可能会邀请你住在家中,也可能为你做本地旅行的向导。”他说,“这是世界语给我的恩惠。”

    熊周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2008年7月,熊周璇来到被称为世界语城的德国黑尔茨贝格城。在这个德国小城,世界语被广泛应用,甚至超过了母语德语。在这里,大家也给她,这个来自中国的朋友,更多的服务和微笑。

    在招待晚宴上,熊周璇发现了来自美国的朋友,在门口挂上了自己国家的国旗。她婉转地提出这个问题,接待方立刻明白了她的意思。当五星红旗挂出来时,熊周璇百感交集,一向内敛的她冲过去,抱着女主人大声欢呼起来。

    熊周璇说,心里只有一个朴素的想法,在这个世界语城市里,有了中国的身影,很自豪。

    近年来,戚键接待的世界语朋友越来越多。有一次,他接待两对法国夫妻来武汉,请他们到长春观吃了一顿素菜大餐。上桌后,对方怎么也不相信这是素菜——盘子里明明是“牛肉”、“鸡肉”,跟自己在国外吃的素菜完全是两回事。戚键笑着说,这真是素菜,这是中国的饮食文化。当品尝过后,他们再也不想放下筷子。

    戚键说,在世界语论坛上,关于中国的帖子越来越多,中国的世界语者,成了大家关注的对象。

    用世界语传播中国文化应“点赞”

    25岁的吴漾,是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也是一名世界语爱好者。

    他说,有统计显示,曾有上万种人类自创语言,大多消失死亡。世界语能够保留并被运用,这一现象本身就值得研究。突破语言这个人与人交流的最后障碍,是值得期待的话题。

    唐德拯是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年轻教师,他在学校开设了世界语的选修课。“每学期有近百人报名,能学完的有40人左右”。

    新生力量注入,是世界语发展的基础。彭争鸣说:“现在,学习世界语的年轻人都是有兴趣自发而来,反而更能够坚持。”

    他用自己的女儿做例子。女儿15岁的时候,想跟他出国旅游。他答应了,但有一个要求:把世界语学会。

    于是女儿通过半个多月学习,基本掌握了这门语言。按照约定,彭争鸣把女儿带到了法国,并让她在世界语圈子里的一个朋友家里住了下来,和这个家庭的3个孩子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从那时起,女儿爱上了法国生活;高中毕业后,申请在法国读书、定居。至今,女儿还经常和法国世界语者交流,讲述着“中国故事”。

    “虽然世界语不是最热的语言,但作为一种国际性交流工具,它在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过程中仍然发挥着正能量,应当点赞。”彭争鸣说。

 

来源:长江日报

编辑:新颖

 

打印】【关闭
              


技术支持:奥晖网络传媒公司 版权:奥晖旅游网  
辽ICP备:18019588号-1   网站声明      合作联盟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